今天服務的客戶是北京大學某醫院的退休老教授,病人的兒子聯系我時老人已經處于彌留之際了。老人歲數大了,剛從醫院出院,幾天未進食,因為心衰竭在醫院呆了1個月,可能知道自己不行了,老人執意要回家,并且特別囑咐兒子,不要做過度的搶救,別讓自己太難受,還說自己歲數大了,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,最后想在家里守著家人安靜地離開。
兒子尊重老人的建議把病人接回海淀的家中。當天夜里我趕到時時候,以為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,又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,住的房子肯定是豪華寬敞明亮的。然而眼前的一切出乎我的想象,老人家里很簡陋,家具看上去也是幾十年前的了,地面沒鋪地板磚,而是傳統的水泥地,房間雖小,但干凈且沒有異味,看上去讓人仿佛回到了90年代。
老人的兒子和兒媳守在床前,接受意料之中事情的發生,沒有顯得過度悲傷。后面安排靈車接運時,兒媳跟我說起了她公公。公公的一生都在學習和培養學生,他的學生好多都是各大醫院的專家,為醫療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。雖然退休好多年了,還有學生時長打電話請教,老爺子也是知無不言,很樂意與他們交流。同時出版了很多專著,到了90歲了仍不閑著,學習計算機編程,參加醫院的研習會,用老人的話說就是,忙讓一個人活得充實。
老人在學習上不輸年輕人,前兩天出院后還用手機在拼多多上下單,為老伴購買禮物。還時常跟60多歲的兒子談論哲學,說人就是學習的一生,他為孩子做了榜樣,培養出了優秀的兒子。在生活上又不奢侈,兒子在昌平的別墅,前后都有小花園,讓老爺子過去住,老人哪里也不去,就是堅持在海淀的家里,不愿意給孩子添麻煩。
最后兒子給老爺子一個評價,說福祿壽喜,我爸爸全占了,兒孫滿堂有福、老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,有功名利祿,身體健康活到了96歲,家庭幸福美滿。 最后火化完后,骨灰盒寄存在殯儀館,兒子跟我說,爸爸的遺愿是回到南方老家,等疫情過后,就帶著骨灰回老家安葬,跟我的爺爺葬在一起,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落葉歸根吧。
家屬非常感謝天順祥的殯葬一條龍服務,送走家屬,我能感覺到,老人的一生也許就是成功人士的一生,是大多數人渴望活成的樣子,從小接受好的教育,做了自己最熱愛的工作,家庭幸福,事業有成,還能為這個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。